首頁 >國際 >

甘與病毒“為伴” 14種新冠疫苗從這里走向臨床

當前,我國新冠疫苗全程接種人數已經超過12億,為我國疫情防控建起堅固的免疫屏障,守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人類與疾病斗爭的征程中,動物模型是認識疾病的第一關,是攻克疾病的“試金石”之一,有了動物模型,大家才能科學地認識疾病,找到藥物的靶點,測試藥物或疫苗。新春伊始,記者走進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動研所”),探訪了這支研制出全球首個新冠肺炎動物模型,成功為我國新冠疫苗打造“試金石”的科研團隊。

為50余種新冠疫苗、130余種藥物完成動物實驗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國家部署的50余種新冠疫苗和130余種新冠藥物的評價,14種疫苗從這里走向臨床,包括北京科興、國藥中生的滅活疫苗?!蔽挥诒本┡思覉@的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是一座中式建筑。在這里,記者見到了這支團隊的掌舵人——秦川教授。這是一位英氣而溫柔的女科學家,她將自然卷曲的頭發(fā)編成辮子,垂在肩頭,身著灰色絲絨西裝套裝。據她介紹:“國內已公布的腺病毒疫苗、滅活疫苗、重組新冠病毒疫苗等大多數疫苗以及多款國外疫苗都在動研所完成了動物實驗?!?/p>

與記者相對而坐,秦川回憶,“快”與“準”是當時她和所有團隊成員共同的信念?!皠游锬P驮缫惶旖?,就意味著疫苗和藥物早一天出來?!?/p>

記憶倒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之初。那時,國家將動物模型列為五大主攻方向之一。

秦川清晰地記得,2019年12月31日,她和團隊臨危受命,承擔起“新型冠狀肺炎動物模型構建”等一系列科技攻關項目。

“只用了7天,從2020年1月23日獲得病毒至29日,我們就成功建立了新冠病毒受體人源化的轉基因小鼠模型。”秦川說。這段驚心動魄的科研歷程,每一個節(jié)點都以短短的“天”為單位——2020年2月14日,在獲得高劑量病毒短短9天后,他們又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新冠肺炎實驗猴模型。至此,他們終于成功打造了新冠疫苗和藥物的“試金石”。

此時,其他國家的專家還停留在討論想法和方案的階段。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舉行的相關研討會上,當動研所團隊展示了我國已研制完成的動物模型,并詳細介紹經驗和方法,有國外專家頓時驚呼:“不可思議?!庇纱耍瑒友兴鶊F隊的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為國際所采納,成為國際上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研制的通用方法,以及疫苗和藥物評價的通用標準。

此后,借助精確的動物模型,動研所團隊證實了新冠肺炎的致病病原體,證實病毒入侵宿主受體,揭示了感染、致病特征和傳播途徑。

17年不停歇,對抗傳染性病毒

在動研所副所長劉江寧研究員看來,新冠病毒動物模型時間緊,任務急。動研所團隊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研制新冠病毒動物模型,背后的原因藏在跨越17年的應急動物模型攻關歷程里。

17年前,面對非典病毒,秦川率領團隊攻關,成功創(chuàng)建了首個非典動物模型。17年來,動研所團隊鍥而不舍,在禽流感、手足口病、甲流、H7N9、寨卡等歷次國內外疫情中,均率先研制出動物模型,有效促進了臨床救治和疫情控制。

正是長期的科研和人才積累,使得這支團隊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zhàn)”時,能迅速“迎擊”,構建飛架實驗室和臨床的大橋,使新冠疫苗和藥物研發(fā)進入臨床的天塹變通途。

新春伊始,時針指向新冠科技攻關的第三個年頭,這支團隊的身影依然忙碌不停。

新冠疫苗能否抵抗“奧密克戎”?這是動研所近日正在開展的研究。戰(zhàn)役持續(xù)兩年,動研所團隊始終未脫“戰(zhàn)袍”。最近,他們在境內首次成功分離了奧密克戎變異株,正在研究評估國人接種疫苗后對奧密克戎的抵抗力。

“國家交給我們動物模型攻關團隊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要用動物模型回答一系列的問題?!眲⒔瓕幷f。

“現有疫苗能否對抗變異株?疫苗的保護力能持續(xù)多久?二價或多價疫苗能否對抗變異株?不同技術疫苗產品混合序貫接種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能否研發(fā)出成功阻斷傳播的疫苗?危重癥的發(fā)病機理是什么?針對危重癥,能否篩選并儲備有效藥物……”人們所最關心的這些問題,正是這支科研團隊正在打的又一個“硬仗”。

甘與病毒“為伴”,只為用藥安全

作為國內實驗危險等級最高的實驗室之一,動研所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雖在戰(zhàn)疫后方,卻同樣“硝煙”密布。

“實驗人員要頻繁接觸病毒、感染動物,處理排泄物、給動物拍胸片、解剖等操作都極其危險?!鼻卮ò堰@里比作最危險的戰(zhàn)場。在這里,科研人員接觸的是高度濃縮的病毒,被感染的動物情緒不穩(wěn),極易抓傷和咬傷實驗人員而造成感染。

也因如此,這個團隊成員的家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不管你工資多少,累不累,最擔心的只有安全,有的家屬甚至會因為晚接了幾分鐘報平安電話而崩潰?!眲⒔瓕幷f。為了緩解這些后顧之憂,每當有新的實驗操作,秦川、劉江寧和研究員鄧巍、鮑琳琳、徐艷峰等前輩都手把手指導年輕人,把經驗和技能傳承下去。

“我們將肩負起歷史責任,促進更多從‘0到1’的醫(yī)學突破,為人民用藥安全、國家生物安全、獨立自主的生物醫(yī)藥產業(yè)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鼻卮ㄕf,“從林巧稚、顧方舟、巴德年等老一輩科學家到我們這一代醫(yī)學科技工作者,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信仰。”

經過多年的積累,在整個團隊的努力下,動研所目前已建立起了國際最大遺傳多樣性動物資源庫和國內最大的人類疾病動物模型資源庫,擁有超過全球1/3的遺傳多樣性動物資源,這將為我國動物模型自主研發(fā)提供堅實保障。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