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上海戰(zhàn)疫錄】上海,不止一個像他一樣“慢不下來”的人

中新財經(jīng)4月13日電(左宇坤)因疫情按下“慢行鍵”的上海,還有這么一批“慢不下來”的人。

從天光乍現(xiàn)前,到萬家燈火后,他們在一場場約定的奔赴里,孤獨又不孤獨地前進著。

4月10日晚,上海外灘的大屏上顯示出“上海加油”的標語。 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老婆和我一起送菜,車子一天少則跑四五百公里”

《我在大潤發(fā)打了32天地鋪,才知道疫情下的人最需要什么》,一篇自述故事的文章,讓大潤發(fā)店長王忠魁走進了人們視野。

故事里,王忠魁提到了自己的好友黑哥。“他不是我們的員工,是當?shù)匾粋€企業(yè)的小老板,生活水平很不錯的。這輪疫情暴發(fā)后,他主動跟我們講,要留在這里當一個志愿者,幫我們送貨。”

黑哥名叫唐峰,最近,他的一天是從凌晨四點開始的。

關上塞得滿滿的車廂,再把副駕駛的空間都充分利用上,在短袖T恤外面套上一件防護服,戴好口罩和防護面罩,拉開車門坐進去,他就開始了一天的送貨工作。

這輛車之前被唐峰用來給自己的建筑公司拉材料,但自從他3月26日做起志愿者開始,這輛車就成了為市民的緊急需求配送的“送菜車”。

“很多附近小區(qū)都有陽性病例。我覺得這個超市是一道很重要的防線,就想來幫他們送貨。因為他們也是幫我們老百姓,我也是被他(王忠魁)影響到了。”唐峰這么想著,就開著車來到店里,做了一名志愿者。

說起王忠魁的經(jīng)歷,唐峰還是記憶深刻。“一開始需要物資的時候,不是把王店長的電話發(fā)到居委的公告里了嘛,就變成物資熱線電話了。他一天接電話都不停的,所以他身上帶了兩三個充電寶,因為電量不夠。”

兩個好兄弟,一個駐守店內,一個四處派發(fā)。一天下來,唐峰的小面包車少則跑四五百公里,最多的一天跑了六百多公里。車的油耗大概是每公里六毛錢左右,油錢也是自己掏著。

“有個小寶寶剛出生20多天沒有奶粉喝了,就求助到了店長。這一單是我送的,送過去的時候已經(jīng)是晚上了,那個小孩子媽媽哭出來的。”每到這種時候,唐峰就覺得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說起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唐峰說,還是為了孩子看到吧,讓孩子也知道這是有意義的事。“還有就是因為我老婆是湖北黃石人,湖北疫情的時候她在老家,很多人也幫她。所以我做這樣的事情我老婆也特別支持,她也和我一起送貨,一起住在大潤發(fā)。”

“有時裝貨的時候啊,腰伸不直的時候,可能要緩1-2分鐘。但要是說叫我打退堂鼓,那沒有,就是沒有。”唐峰說。

唐峰和妻子一起為封控社區(qū)運送物資。 受訪者供圖

“獨自留守配送站,甚至都不敢洗澡,怕感冒”

同樣選擇堅守的,還有丹鳥上海浦明片區(qū)花木配送站里58歲的張兆星,他已經(jīng)留守在站點20多天。

街道封控,站點積壓著的8000多件貨物需要人管。“我年紀雖然大一些,但是退伍軍人,可不能在關鍵時候掉鏈子。”年紀最大、工作時間最久的山東漢子張兆星選擇了留下。

自己一個人吃住在站點,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啃兩口面包,7點開始給場地消毒,之后卸貨,再給貨物消毒,接著開始理貨、送件,下班時間從晚上5、6點拖到了到9、10點,一天兩頓方便面,30多個盒子擺開來能放半屋子……這就是張兆星大半個月的日常。

送貨時,張兆星不用上門,只需要把包裹交給社區(qū)志愿者。看起來省力了,但張兆星時常也會懷念之前的日子,“我還是更喜歡自己親手把包裹交到顧客手中,這樣似乎更有成就感。”

“但現(xiàn)在離居民們遠一點也好,一來為了疫情防控需要,二來已經(jīng)好多天沒洗澡了,我怕身上有味兒。”張兆星說,不敢洗澡是怕感冒,還有那么多貨等著送,要是生病就麻煩了。

“老婆天天電話來問,擔心我的安全,但我明白她是很支持我的。”張兆星說,每個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干,既然干這一行,那就要珍惜這一份工作。哪怕遇到現(xiàn)在這樣的困難,咬牙堅持,總會度過難關。

現(xiàn)在,張兆星的站點來了4個同事支援,5個人每天能送1000多件包裹。“我們團結一心,盡自己最大能力,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當天的件當天送完。”

4月9日,在京東物流上海虹口營業(yè)部,京東快遞人員正在搬運物品。為助力上海物資保供,阿里、美團、京東、叮咚買菜、拼多多等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都宣布從各地增派人手、保障物資?!?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不管怎么樣我也來上海了,幫了忙了”

除了堅守崗位的“老將”,上海的一線更是不乏勇挑重擔的年輕力量。

“00后”梁宏瑞是一位京東女分揀員,3月13日,她主動報名從江蘇昆山來到上海松江支援分揀,主要負責快遞包裹的分揀和裝車。

“有些車因為通行證等問題走不了,我們還要協(xié)助找別的車輛,再把貨搬到新的車上,發(fā)往站點。”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梁宏瑞卻成了溝通運貨司機之間的橋梁。

“這兩天上海市內開了專線,物資的量也慢慢增加了。當前最緊要和優(yōu)先的還是米面糧油,大家都想著讓快遞員快點把貨送到每個客戶手里,讓他們吃上飯。”梁宏瑞說。

梁宏瑞之前來過上海一次,和普通女生一樣,喜歡逛商場“買買買”。這次聽說要來上海支援,沒多想就報名了,但來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和自己的預期還是有很大差別。

“看到新增病例數(shù)據(jù)心里會有些緊張,而且每天工作要穿防護服,很熱很悶,飯不能吃太多,水也不能喝太多。”梁宏瑞說。

梁宏瑞是這批支援團隊中的小妹妹,年輕人們常常在工作之余聊天打鬧。面對有些勞累的隊友們,梁宏瑞總能積極地勸大家,既來之則安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好。

“爸媽知道我來上海了,但沒問我為什么要來,就說想去闖就去闖,生活費不夠了跟他們說,想吃啥給我寄。”梁宏瑞說,有朋友說自己傻,“但不管怎么樣我也來上海了,幫了忙了。”

上海虹口,快遞人員正在對回來的電動自行車進行消毒作業(yè)。 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老居民區(qū)工作十天,我都能聽懂上海話了”

同樣在京東工作的“00后”胡紅飛,是封控小區(qū)里的志愿者“大白”。3月的時候,胡紅飛就在社區(qū)做過一次核酸檢測志愿者,“這波疫情開始時,一直不知道怎么當志愿者,我就特別著急。后來問了好幾個人,可算是報上名了。”

這次,胡紅飛的工作就更多更全面了。除了協(xié)助組織核酸檢測、送抗原檢測試劑、分發(fā)政府發(fā)的菜,胡紅飛還當起了“團長”。

“本來沒想做團購的,因為平時做志愿者其實已經(jīng)沒什么休息時間了。但看到很多人說菜不夠吃,還是不忍心。”4月10日是胡紅飛第一次當團長,找企業(yè)定了100元15斤左右的蔬菜套餐,總共6500多元,等菜到了,再挨家挨戶送上去。

胡紅飛所在的是老式居民區(qū),很多老人沒有微信,甚至不太會用手機。“和他們交流,多一點耐心,一次處理好后面就方便很多了。”

十天以來,胡紅飛跟著樓組長一家一戶了解情況,經(jīng)歷了6次核酸檢測5次抗原檢測,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不夸張地說,之前我總是聽不懂上海話,但經(jīng)過這十天的工作,簡單的上海話已經(jīng)完全能聽懂了。”

現(xiàn)在,小區(qū)里的人有時會和胡紅飛搭個話,大家聊聊疫情,聊聊什么時候能解封。胡紅飛也會每天和在外地的女朋友聊天,不敢說太多做志愿者的事,她擔心自己。

“但父母知道,我哥哥也在做社區(qū)志愿者,媽媽在隔壁街道做環(huán)衛(wèi)志愿者。”胡紅飛說,大家不常見面,但是常常掛念。

又是早上8:00,王忠魁忙著理貨,幾乎顧不上看手機;唐峰發(fā)動面包車,奔向等待著他的一個個小區(qū);張兆星迎來新一天的貨物,開始給這些緊急物資消毒整理;梁宏瑞開始了分揀工作,胡紅飛張羅著又一輪的核酸檢測。

新的一天才剛剛開始,而他們的心愿都是“大家的生活都盡快恢復如常”。(完)

關鍵詞: 和我一起 人生地不熟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