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農業(yè)部的消息,今年全球產出的糧食,并不能填飽全球所有人的肚子,也就是說注定會有人被饑餓困擾。
更讓人擔心的是明年春天青黃不接時,大概率會出現更加嚴重的糧食短缺。
對于我國的年輕人來說,“糧食危機”這四個字,是遙遠又陌生的詞匯,很少有哪位青年體會過饑餓的滋味。
青年甚至好奇樹皮和草根的味道,想知道紅薯饃饃好吃不好吃……據父輩所說,他們小時候因為紅薯吃太多,所以患上了胃病,以至于醫(yī)院里坐著一排又一排的孩子。
2020年,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后,糧食危機的話題一度沖上熱搜。
今年烏克蘭的戰(zhàn)火又猶如重錘,砸在了全球糧食供應鏈上。
在這2022年夏天,各國麥黃即將開鐮,本該是普天同慶的盛況,可隔壁的“大糧倉”印度,卻在突然宣布禁止小麥出口,再次把“糧食危機”的話題推上風口浪尖。
印度是全球糧食出口的重要支撐,此舉立刻招來西方的強烈譴責。
而本期文章要帶來的內容,便是民以食為天,如果全球糧食危機真的來了,當富國屯倉,當窮國捧碗,那會是多么可怕的災難……
印度為何是糧食出口國
關于糧食危機,要從糧食出口國說起,而印度則是出口國當中,較為特殊的一例。
按照常理來說,印度屬于是“重度饑餓”類的國家,應該進口糧食才對,畢竟溫飽線以下的印度人比比皆是。
然而印度卻是名副其實的糧食出口大國,就拿2020年的數據來說,印度出口三點一億噸糧食,成了全球糧食出口排名第一的國家。
諷刺的是,在那觸目驚心的世界饑餓排行榜上,印度在一百零七個國家當中排名第九十四。
更神奇的操作還在后面,到2021年的時候,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發(fā),所以國際糧價大漲百分之二十到四十。
于是乎,很多的糧食出口國收緊政策,預防可能發(fā)生的糧食危機;而糧食進口國,自然擴倉加米,以備不時之需。
拿中國和印度做對比,印度的糧食產量只有中國一半,中國去年自然是加大進口,印度卻順著糧價加大出口。
2021年,印度出口1300萬噸大米,比往年增長了百分之四十三!
中國可耕地面積,只有百分之十六左右,印度高達百分之五十,而且土地肥沃雨量充沛。
可印度水利設施落后,因此每年夏秋兩季的洪水,會破壞大量的良田;到了春冬旱季,農民卻又無水可用,只能靠天賞飯。
印度的耕地如果放在中國,可填飽五十億人的肚子,然而在印度卻年年路有餓死骨。
而印度在缺糧的情況下之所以賣糧,是因為這個國家巨大的貿易逆差,所以需要換取大量的外匯儲備。
再拿中印兩國舉例,同樣是造一艘航母,我們能實現國產,印度卻要大量進口。
進口則需要外匯,沒錢誰會賣給你東西?關鍵是錢從哪里來?蓋樓、修路、建港口……需要進口的軍用民用設施比比皆是,錢從何處來?
印度屬于是貿易逆差國,出口少進口多,為了提高出口賺外匯,所以才會大量出口糧食。
再有就是,印度四分之三的土地,掌握在大小地主的手中,地主自然會把糧食賣出去賺錢,而不是免費分給窮人做慈善。
當2021年全球糧價上漲,地主則滿載著一車車的糧食,迫不及待趕往港口拿糧換錢。
政府想要外匯,地主想要利潤,二者倒是緊密配合,最后則苦了窮人。
至于窮人為何不買糧?這無異于何不食肉糜,沒錢怎么買糧?
印度糧食離港之后,則一路頭也不回地去往歐洲,進入到牲口的肚子里,變成一瓶瓶的牛奶,和一塊塊的鮮肉。
(歐洲牧場)
這雖然看起來諷刺,卻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比這更加殘酷的,則是全球產出的糧食,并不能填飽全球所有人的肚子。
當印度的媒體,報道了這一殘酷的真相,窮人也只能搖頭嘆氣,甚至有人希望成為歐洲牧場里的奶牛,不做印度莊稼地里的農民。
我們倒也不必嘲笑印度,因為我們也曾拿糧食換外匯,但我們的父輩,并未把饑餓留給下一代。
到2022年,全球糧食危機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進入夏季之后,我國的小麥即將開鐮,普通人并未考慮過饑餓。
而遠在東歐的烏克蘭,本就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糧倉,猶如歐洲人的生命線。
隨著一聲聲炮響,拉開了烏克蘭的戰(zhàn)爭大幕,農民不敢下田。
雖然說,烏克蘭去年喜迎豐收,但大部分的糧倉都很簡陋,很難長期儲存,正常來說本該出口的糧食,則都滯留在簡易的倉庫里。
據糧農組織的初步調查:戰(zhàn)爭打響之后,鐵路公路系統受損,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小麥,被封存在了硝煙當中,至今無法運出。
也就是說,去年的糧食無法出口,而今年的糧食連播種都難,更別提養(yǎng)殖企業(yè)的家禽和牲畜,長此以往連蔬菜都成問題。
舉例來說,東歐人愛吃的酸黃瓜,即使黃瓜摘了下來,玻璃瓶從何而來?
烏克蘭農民一是擔心田間的啞彈和地雷,二是擔心拖拉機會被當成軍事目標,所以今年的收成,預計不怎么理想。
退一步說,即使歐洲人手眼通天,架了一條“天路”到烏克蘭,可以讓大卡車暢通無阻地往返于東歐北歐。
可問題是,烏克蘭遭遇疫情和戰(zhàn)火的雙重影響之后,直接就發(fā)布了緊急通告,禁止出口糧食以及糧食產品,例如麥、米、谷、糖……以及食鹽和生肉。
顯然,烏克蘭的糧食出口問題,并不在于路,而在于人。
歐洲需要烏克蘭的糧食,德國女外長安娜萊娜·伯博克,已經提前嗅到了饑荒災難的氣味,她在5月14日對外宣稱,要從“饑餓”的角度看待烏克蘭問題。
德國一直都是富裕繁榮的景象,而今從外長的口中,說出了饑餓兩個字,局勢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的死循環(huán)是:烏克蘭是糧食出口國,俄羅斯同樣是糧食出口國,歐美因為烏克蘭問題制裁俄羅斯。
梅德韋杰夫直言說:“制裁將導致全面的國際糧食危機,個別國家可能面臨饑餓?!?/p>
歐洲暫時不會餓肚子,卻大喊著擔心餓肚子,無所不用其極地指責俄烏局勢。
這時候問題來了,很多小國窮國,急需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糧食,如今欲哭無淚,聲音也被忽視。
受影響最大的便是中東國家,向來都嚴重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糧食,尤其是黎巴嫩、敘利亞、埃及等國,甚至連土耳其也早早出了了搶購風波,擔心未來會出現糧荒。
中東原本就飽經戰(zhàn)火,長期處在糧食短缺的困境當中,而俄烏開戰(zhàn)之后,直接就掐住了中東糧食大動脈。
當亞速海被封鎖、當港口人去樓空、當俄羅斯小麥被制裁……中東窮國的糧食安全,而且是被很多人忽視的窮國糧食安全,成了一樁悲劇。
梅德韋杰夫所說的那句“個別國家可能面臨饑餓”正逐步變成現實,中東一些國家遭遇了更加嚴重的糧食短缺。
更深入來講,人在餓肚子的時候,是很容易鬧事的,而中東本就混亂,如今亂上加亂。
據3月份的報道,黎巴嫩官方說,小麥的庫存會在三十天之內耗盡;如今已經是5月份,其困難可想而知。
黎巴嫩百分之六十的小麥,是從俄烏兩國進口,當亞速海的糧食被封鎖,無奈之下只能去跟歐美和印度談判,不用想都知道價格會比去年更高。
而戰(zhàn)火當中的也門,糧食也不容樂觀,該國百分之九十的小麥需要進口,大批人靠著援助果腹。
再看埃及,該國是全球最大的小麥進口國,百分之八十的小麥來自于俄烏兩國。
隨著俄烏開戰(zhàn),埃及小麥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上漲百分之五十之后,依舊沒有停下的意思。
中東強國土耳其,政府一再保證說物資充足,但民眾卻擔心以后會遭遇天價糧油。
印度斷糧,引起國際風波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的小麥生產國,印度5月13日對外宣布,實施小麥出口禁令。
此舉招來G7農業(yè)部長的譴責,畢竟七國集團長期進口印度的糧食,而且印度宣布禁令之后,又會導致國際糧價進一步上漲。
此舉不僅招來國際壓力,還有國會的嚴厲批評,認為此舉是在“反農民”會嚴重影響農民的收入,畢竟印度的很多農民,長期依靠糧食出口獲得收入,又為國家賺了外匯。
印度之所以這樣做,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的疫情流行、俄烏沖突之外,還有極端氣候。
自三月份以來,印度產糧區(qū)接連高溫,拿中部地區(qū)舉例,四月份就已經出現了接近三十八度的高溫,創(chuàng)下了一百二十二年以來新高,到五月份預計高溫酷暑更烈。
而正在灌漿的小麥,正處在生長的關鍵時期,印度糧商又早就簽了訂單,大半的糧食已被預定,高溫又導致減產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前后一算留給印度的關鍵口糧,已經所剩不多。
高溫不僅影響小麥,還有要播種的中北部水稻和棉花,倘若高溫持續(xù),減產將很難避免。
再次對比中印兩國,中國被稱之為“天選”之國,號稱是氣候最適宜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之一,可今年就連季節(jié)分明的河南,都出現了罕見的老君山五月雪。
印度的氣候,遠比中國這邊惡劣,所以今年會出現可以預見的糧食減產。
印度停止糧食出口之后,放在國際股市來說,今年糧價延續(xù)“高景氣”,可放在普通人身上來說,可能會遭遇糧食危機?! ?/p>
據印度本國的媒體報道,禁止糧食出口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國家內部諸如通脹之類的原因之外,還有諸多的外部因素。
首當其沖的便是價格,印度擔心,以高價賣出去之后,再以更高的價格買回來……
據彭博社的報道,國際小麥的價格,今年猛漲百分之四十,大米上漲百分之十六,這是以往罕見的。
眾所周知,大米和小麥是我們全人類的主食,這本該是親切到五臟六腑的東西,一旦發(fā)生了糧食危機,會讓窮國可望而不可及。
小麥還有個“名字”叫期貨,在芝加哥期貨交易的價格,已經超過了經濟危機也就是08年之前的歷史價格。
也就只有個別分析人士,會看好全球糧食供應鏈的前景,認為挨餓的可能性不大。
如今多數的專家學者,早早就已經發(fā)出了提醒,要注意今年小麥的供需,有可能會引發(fā)嚴重的后果。
如果真到了供應鏈“斷裂”的那一天,窮國連吃的都沒有,很難想象百萬人沿街捧碗、災難一般的場景……
據美國農業(yè)部的數據,今年庫存兩億六千七百萬噸糧食,乃6年來最低;全球今年的產量,預計為7.748億噸,而全球的消耗量,預計在7.875億噸以上。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兩點,一是美國今年不會遭遇糧食危機;二是肯定有人會挨餓,而且大概率會是窮國。
數據是冰冷的,但數據之外的卻很難統計到,例如美國垃圾桶里的漢堡,西方發(fā)達國家一直在浪費,而非洲的一些窮國,連節(jié)約的機會都沒有……
歐盟今年同樣不會挨餓,輿論界倒是有他們“可能會”挨餓的消息。
如何解決糧價高漲的問題?其實最快捷的方式,便是歐美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
從數據來看,俄羅斯占了國際小麥出口的百分之十六以上,烏克蘭占了百分之十一以上,而俄羅斯乃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
烏克蘭又因為戰(zhàn)爭,收獲面積會減少百分之二十以上(糧農組織數據),遠遠低于年初的預估。
所以俄羅斯的糧食出口,對于國際糧價來說至關重要,然而“貨幣”二字,卻在俄羅斯這里行不通,只剩下貨,拿不到幣。
歐盟有幣缺糧,卻拉不下臉購買,畢竟整天喊著制裁俄羅斯;美國有幣有糧,不需要買糧食,更是整天對著俄羅斯放狠話。
截止5月15號,巴基斯坦禁止食糖出口、烏克蘭禁止糧食出口、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再有就是前段時間沖上新聞榜單的、印度尼西亞要限制棕櫚油出口……
這時候問題來了,能出口糧食的國家不出口,而需要進口糧食的國家買不到。
據IFPRI的數據,今年已經有二十三個國家,開始了糧食保護……雖然我們猜不出這后續(xù)會引起什么樣的連鎖反應,但肯定是惡性反應,而不是良性。
往大了說,糧食是全球貿易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往小了說,每個人清晨醒來,都會下意識的去找飯吃。
天災人禍之后,又是多國人為的糧食保護主義,甭說是國際糧食價格了,我們身邊的糧食價格,都會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G7譴責印度,認為禁止小麥出口是錯誤的;印度其實也很冤枉,出口雖然抑制了國際糧價,卻拉高了他們本國的糧價。
德國在糧價這方面的呼聲很高,按照他們的說法,烏克蘭港口滯留著兩千五百萬噸的糧食,大部分都是要出口到非洲和中東窮國……聯想到兩千五百萬噸糧食,能讓多少人吃飽肚子,而今這批糧食滯留在港口……
對于這一糟糕場景,德國乃至于歐盟,是否早該想到呢?畢竟價格飛漲的可不僅僅是糧食。
后記:
通過以上便可總結出,今年的糧食遭遇了天災和人禍,自然沖擊、經濟受創(chuàng)、地區(qū)局勢三大因素,都嚴重影響了糧食安全。
隨著以往的糧食供應格局被改變甚至是閹割,而新的糧食供應格局并未建立,所以糧價高漲成了一種必然,后續(xù)極有可能會有更多的連鎖反應。
從個人的感受便可看出,小時候那種四季分明、或者說風調雨順的年景越來越少,極端惡劣氣候卻越來越多。
對于農民來說,天氣是最好的朋友,但也會成為最大的敵人……
而且影響糧食價格的不僅有農業(yè),還有被常人所忽視的工業(yè),近些年一直在推進生物能源,所以很多的糧食,用于工業(yè)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