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物 >

世界快資訊:為什么過年要回家?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今年春運期間,高鐵密集增加車次,不少熱門線路高峰時段最小發(fā)車間隔不到十分鐘,也有多地增設(shè)了“夜間高鐵”。車次多了,票好買了,而大多數(shù)游子踏上列車的目的地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家。

為什么中國人過年一定要回家?不論從繁華都市回到小鎮(zhèn)鄉(xiāng)村,不論跨越南北是否舟車勞頓,回家過年就像是刻進中國人骨子里的古老儀式:一旦圈出日期、訂好車票,內(nèi)心就是盼望和喜悅,因為對游子而言,回家有著太豐富的意味。


(相關(guān)資料圖)

1月7日,旅客在蘇州站進站乘車。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回家過年是記掛、是寵愛。今日,“媽媽買900斤橘子等女兒回家過年”沖上熱搜,提前為孩子準備好最愛吃的食物,恐怕是過年里親情最直白的表達了;而今年孩子們在自己的行囊里裝上了糕餅禮盒、臘肉特產(chǎn)、火鍋底料等本地特色食物外,也將口罩、退燒藥、保健品等健康產(chǎn)品納入年貨,“家人不太會網(wǎng)購,怕她要用的時候買不到”。過年期間,人們可以身體力行地表達對家人的牽掛,而再深情的愛,在這時流露,似乎都不會顯得矯情或者不合時宜,哪怕再含蓄的人、哪怕寡言的父子之間,似乎一個“回家”的舉動也能化作千言萬語,給人們足夠的力量。

圖源:網(wǎng)絡(luò)

回家過年是記錄、是溫故。年終歲末,本就是駐足回首,停頓總結(jié)的時候。走下站臺,向父母揮手的一刻,回家的孩子便忍不住變得話多起來。大人也可以暫時放下成熟和莊重,做回孩子,抱著父母,講講自己過去一年的經(jīng)歷,成長的、挫折的,是傾訴,也是記錄,讓最親近的人一起抵抗自己對過往獨自奮斗日子的遺忘,哪怕年復(fù)一年、似有雷同,人們也需要春節(jié)這個刻度和坐標,給一些生活中的碎片加粗標記。傾訴之余,再和父母家人一起按幾張全家福,加入手機相冊的收藏夾,心中似乎又多了些安定。

圖源:新華網(wǎng)

還有人說,回家過年就是春節(jié)的儀式感。近日,有“00”后小伙和女友每人駕駛一輛摩托車,23天騎行4600公里回家過年,只為了一刻團圓。不少人說年味淡了,儀式感減弱了,但其實只是曾經(jīng)需要動手做的物件,如今能輕易買到了;曾經(jīng)一年吃一兩回的美味,如今能隨時吃到了;曾經(jīng)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的拜年,如今變成了打視頻、搶紅包的云拜年。這種儀式感少了些具象的物質(zhì)、具體的行動,卻也讓“回家過年”成為儀式感本身。

因而也不必抓著傳統(tǒng)年俗的淡化,談年味的失落,似乎把年看扁了。因為“闔家團圓”的年俗沒有變,“回家過年”的執(zhí)念始終在,這其中包含的孝順、友愛等傳統(tǒng)精神內(nèi)核,以及表現(xiàn)出來的多花時間陪伴家人、哄老人高興等樸素的表達方式,似乎才是年味的“題中之義”。汪曾祺先生描述的“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有家可回,有人可說,這種溫暖幸福何嘗不是年里的一種美好光景?

今年過年,你回家么?(孫小婷)

關(guān)鍵詞: 回家過年 不到十分鐘 舟車勞頓

責任編輯:Rex_19